英雄城市,红色之都,宏伟的滕王阁、穿城而过的赣江,古老的南昌,因为有了八一起义的历史,似乎更添了几分英雄气概。中铁资源廊坊物探人肩抗开路先锋旗帜,在先辈的红色精神照耀下,他们将工匠精神嵌合在军旗升起的地方!
作为南昌市第三条跨江线路,南昌地铁4号线一直是南昌人民的祈盼与梦想。中铁资源廊坊物探公司南昌地铁4号线施工监测项目部紧扣施工生产,充分发扬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担当精神,实现轨道“长龙”南北游走,为英雄城“通经活络”。
进场即大干,开工即决战
由中铁资源廊坊物探公司承担的南昌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二标施工监测项目主要对本标段一、二、三工区的7站7区间及一个盾构井开展施工监测任务,线路全长11.174km。在英雄城建设地铁,项目所负责的标段地质大多为富水砂层,水位较高,风险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管线纵横,施工难度,任务艰巨。
“尽管如此,业主在会上多次讲到,要按期进场施工,按期做好施工监测作业,及时有效向施工方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绝对不能出现半点纰漏。”该公司分管生产副总经理董明华讲到。自2017年11月份进场施工以来,董明华提出要树立“进场就是抢工、开局就是决战”的拼搏意识,力保质量安全、狠抓施工进度,合理调配资源、统筹协调行动,全面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部严格要求项目人员按照规范及测点布设标准化手册埋设监测点,合格的监测点才能及时准确的反馈基坑和隧道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的变形,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安全,同时,我们会在监测测点埋设过程中保存影像资料,以便查验。”项目负责人张敏介绍到。
为了规避深层作业有可能破损管线的问题,项目部事先与施工单位进行现场踏勘,进行路面管线探测,并与施工单位签写钻孔确认单后方可钻孔作业,充分保障现场施工进度和管线安全,为后续大干奠定基础。
施工在力排万难中挺进
2019年9月3日,南昌地铁4号线2标二工区安东区间,“共青团号”盾构机顺利从东岸风井始发,与另一台“工人先锋号”盾构机一道,共同穿越赣江。
“安东区间隧道全长约3054米,是南昌最长跨江隧道,被誉为‘千里赣江第一隧’,由于7月份南昌赣江水位达到历史第二高度23.3米,而赣江东岸风井距赣江180米,受赣江水位影响,盾构接收处地下水位高,且接收及始发处于砂岩交界复合地层,接收工作困难陡增,这无疑是给我们监测单位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技术员彭毅讲到。
如何保障施工单位盾构机安全顺利完成风井接收及二次始发工作成为了他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作为监测单位,保障施工安全是我们的重任,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加强对赣江水位监测,为业主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一次去二工区的路上,张敏与项目队员们经历了可怕的一天。一大早,他们乘坐工程车从驻地出发,一路上艳阳高照,临近施工现场时,突然间,偌大的雨滴从天空倾盆而降,狂风从迎面袭来,卷积着乌云,携带着风声雨声,从车顶掠过。
“隧道上方是赣江,如今现在正处于南昌主汛期,雨量持续加大,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我们的监测数据必须准确,而且至关重要!我们现在必须马不停蹄赶往施工现场,为施工单位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张敏讲到。
张敏仔细研究了该区间的地质条件,他与项目技术人员多次充分论证和探讨,他们决定将监测频率上调,现场出具监测数据,第一时间为业主施工提供数据支持,及时调整盾构参数,从而保证施工安全。他们拿到监测数据后,应该分析比对,接下来施工存在安全风险。“立即通知施工单位停止作业,发出红色预警!”张敏大声喊道,他的眼睛里泛着血丝,脸庞彤红。
他们一边加强与施工单位沟通联系,商讨措施方案,另一方面针对汛期特殊情况,定时对赣江两岸地下水位及赣江水位监测,通过分析赣江水位及两岸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第一时间及时向施工单位反馈水位变化,确保接收位置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经过218天的连续监测,两台盾构机最终安全顺利完成风井接收及二次始发工作,为后续全线贯通赢得了时间。
歼灭战,只为了这块牌子
“原来是有时间睡觉睡不着,现在是想睡觉没时间。”项目技术员彭毅诉说着内心的感慨。